几十万人深陷噩梦!“慈联”“共赴小康” 诈骗大起底,央视重磅曝光

2025-01-16

我深入研究过各类互联网投资项目,希望接下来的分享能给你提个醒。慈联是个早就被多次曝光的骗局,堪称今年较大的诈骗盘之一,涉及几十万参与者。最近它已经崩盘,但诈骗分子贼心不死,又搞出一个所谓的慈善联盟平台。

新平台要求参与者交钱激活账户,还威胁称若不缴费,账户資金就会全部清零。这完全是在假冒正规的 “中国慈善联合会”,打着G家民政部、财政部的幌子,宣称要给大家发放钱财、房子,诱导大家投资各类理财产品。

最近央视也曝光了这个假慈善真骗局的慈联,还有一个共赴小康的诈骗项目也被央视曝光了:

如果有人告诉您,现在有一个“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”开展的“公益活动”,名叫“共赴小康项目”,您只要注册就能抽奖,只要创投就能有收益,而且这个项目还有一个印着财政部或者民政部三个大字的红头文件,您会不会心动?

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表示,一段时间以来,他们频繁接到公众来电,咨询这个“共赴小康项目”,以及它“承诺”的投资回报的情况,由于咨询人数众多,基金会结合公众提供的材料进行了排查。那么,这种“红头文件”上的“共赴小康项目”到底是啥来头?一起揭开真相↓

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内,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并详细介绍了所搜集到的,有关所谓 “共赴小康项目” 的相关资料。经证实,该项目并非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所开展的公益活动,而是不法分子冒用基金会名义实施的诈骗行径 。

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秘书长马中胜表示:“公益慈善活动遵循自愿无偿的本质原则,任何打着投资回报、高额利润等旗号的慈善行为,都属于诈骗行径 。”

这种借公益慈善之名行诈骗之实的恶劣行径,致使不明真相的群众遭受经济损失,更对公益慈善领域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。

近年来,为了保障公众权益,维护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,包括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内的众多公益慈善组织,纷纷在各自官方网站发布相关警示声明,以提醒广大民众提高警惕、谨防受骗。然而,即便如此,仍有部分犯罪分子罔顾法律与道德,继续利用这一手段实施诈骗活动。令人痛心的是,他们将罪恶之手伸向了老年群体,将老年人群体作为主要的诈骗目标。

家住湖北襄阳的王先生,近期察觉到母亲正投身于一个所谓的慈善返利项目。据老人讲述,该项目号称隶属于 “中国中华慈善联合会” 。参与者需要把钱存入一款名为 “慈联” 的 App,按项目宣传,这样做既能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,还能定期获得返利,仅需一年便能收回本金,回本之后更可连续 15 年进行T现。

受骗者家属王先生无奈说道:“我妈妈是被社会上的一个人诱导参与的。那人声称慈善联合会在开展一项大好事,一步步将‘慈联’App 推送给她,甚至手把手教她如何在上面进行支F操作,就这样一步步深陷其中。算下来,前前后后总共搭进去大概 50 多万。”

察觉到情况不对劲,王先生心急如焚,赶忙着手清查母亲的資金往来记录。在母亲用于记录投资 App 的记账本上,清晰地显示着,自今年 7 月起,她便在这款名为 “慈联” 的 App 上频繁操作,先后参与了 “车补互助”“房补互助”“圆梦互助”“生态互助”“终身计划” 等各式各样、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项目。

这些项目的介绍页面,无一例外都带有极具迷惑性的 “红头文件” 样式内容。也正因如此,王先生的母亲对这些投资项目始终深信不疑,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然踏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。

受骗者家属王先生无奈地表示:“那些骗子弄了不少带着红章子的文件,有的假冒国务院的名义,有的假冒慈善联合会的。在老人们眼里,只要有红头文件的事儿那肯定就是真的,我母亲对此深信不疑。” 王先生随即打开母亲一直在用的 “慈联” App。

映入眼帘的是满屏各种伪造的政府部门红头文件,App 内还许下了高额返利的诱人承诺。查看账户信息,上面显示他母亲先后存入了 50 多万元,短短几个月时间,账户上显示的返利金额竟已超过 170 万元。然而残酷的现实是,这所谓的 170 万元不过是一串虚假的数字,根本无法T现。

受骗者家属王先生痛心地说:“App 上看似有分荭,可这 App 里显示的钱,根本不在银行账户里,纯粹就是骗他们的。” 实在无计可施之下,王先生向中国慈善联合会进行举报。中国慈善联合会的工作人员透露,最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受骗投诉电话,而且其中绝大多数受害者都是老年人。

受骗者家属张女士也诉苦道:“我妈前前后后陆续买了 4 万多块钱的。被骗的全是老头老太太,还有个大爷投了 100 多万。那些骗子太可恶了,都已经给老头老太太们洗脑了,甚至连要是公安派出所找上门,该怎么应对的话术都教给他们了

“车补互助”、“房补互助”、“圆梦互助”、“生态互助”,甚至还有“终身计划”,仅这一个骗人的App里,就有这么多骗人的项目,而这些其实也只是冰山一角,此外,还有不法分子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,以“捐赠返现”“捐赠返利”“配捐”“投流”“公益理财”等名义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,严重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形象。

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冯亚平:中国慈善联合会从来没有开展过捐赠获利的项目。在我们接到的举报中,不法分子打着中国慈善联合会的旗号,制作手机App应用程序,然后在这些平台上发布虚构的政策文件,编造所谓的“扶贫”“房补互助”等慈善项目,承诺给予高额返现或者分荭作为回报,欺骗群众申购。还有一种是冒用中慈联的名义建立微信群,打着“捐赠返利”的幌子诱使大家捐款。

中国慈善联合会介绍,除了假冒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、假冒慈善名义等形式,诈骗的行为也是五花八门,而且多数都是通过社交媒体等互联网途径进行,有些诈骗分子还会在线下以慈善的名义举办晚宴等形式欺骗公众,迷惑性和隐秘性都很强。

在一个假冒慈善名义进行诈骗的微信群中,工作人员发现诈骗分子不仅假冒了中国慈善联合会的名义,群里还有多名假冒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,诈骗分子会在群里编造一些看似很正规的、吸引人的虚假项目或活动。

诈骗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,他们还精心炮制了假冒在中国慈善联合会领奖的短视频。随后,便将这些极具迷惑性的短视频发布到微信群或者相关App里,打着高回报的幌子,诱惑人们进行投资。由于此类诈骗行为完全依托互联网等渠道展开,行踪隐匿、手段隐蔽,给警方的追踪与打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

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部副主任孙彦博介绍道:“这些用于诈骗的 App 无法通过正规应用商店等正常渠道访问。它们主要是以安装包的形式进行传播,通过人传人、在群里分享下载链接的方式来诱导用户下载。这种方式能够巧妙绕过安卓和苹果系统原本的正常验证手段,就像是在后台偷偷进行安装,让用户在不知不觉间就落入了诈骗陷阱。”
 

先是巧立诸如 “车补互助”“房补互助” 等各类名目,接着祭出所谓的 “红头文件” 来震慑、迷惑大众。面对这类打着公益幌子的可疑项目,大家不禁会问,不法分子究竟施展了怎样的套路呢?为此,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展开调查,并对这些诈骗套路进行了揭秘 。

诈骗分子丧心病狂,精心假冒基金会的官方网站,在该虚假网站上肆意伪造众多G家机关的政策文件,营造出极具欺骗性的假象。他们利用这些假文件,有针对性地诱导不明真相的公众,诱使他们下载手机端的 “客服软件” 以及 “共赴小康” App。一旦公众上钩,便进一步哄骗他们投资那些所谓的慈善项目,一步步将公众引入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。


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秘书长马中胜感慨道:“这些诈骗手段具有相当大的迷惑性。如今,诈骗分子的手段愈发高明,以往的诈骗多靠口口相传,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有限。但现在,他们竟能仿造出以假乱真、极具欺骗性的文件,而且还假冒官方,甚至假冒中央部委的名义。这些伪造文件做得十分逼真,普通民众很难辨别其真伪,稍不留意就会掉入陷阱。


工作人员深入调查后发现,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段十分狡猾。他们先是搭建起伪造的基金会官方网站,以此为诱饵,诱导公众添加指定的 App。一旦公众上钩,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兜售各种所谓与民生、乡村振兴相关的投资收益型产品。这些产品的名目听起来冠冕堂皇,实则全是彻头彻尾的骗局,其中就包括智能电网、南水北调、中西部产业大转移等假慈善项目。为了吸引更多人入局,诈骗分子还信口开河,承诺给予远远高于市场正常水平的收益率,让不少人心动不已,最终陷入诈骗的泥沼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规定,慈善捐赠的核心本质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,任何声称通过捐赠可以获利的,承诺大额捐赠并要求预付费用的,社会公众都要提高警惕,避免因“天上掉馅饼”的诱惑而上当受骗。

·社会公众在向某组织捐赠前,可以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“慈善中国”(cszg.mca.gov.cn)查询该组织是不是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、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等信息。

·面对一些“捐款”链接时,应当加强对相关银行帐号等信息的核实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。

·慈善组织在接受大额捐赠前,也应当核实捐赠人的身份、捐赠来源及資金的合法性。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捐赠人的背景及资信情况,确保捐赠的真实性。

QQ群

扫码进项目交流群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    数据加载中